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专业建设 正文

2020级包装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时间:2020-07-06点击数: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包装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480201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主动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包装制品制造行业的包装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岗位群,能够从事包装生产加工、包装生产工艺设计和包装质量检测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争创一流、勇于创新、淡泊名利和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4)具有质量意识和创新思维;

5)具有标准意识、包装生产成本控制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6)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7)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康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8)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包装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生产工艺流程;

4)掌握包装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5)掌握包装工程制图、包装结构设计与制作的相关知识;

6)掌握常用包装材料性能及检测的相关知识;

7)掌握包装产品测试、包装质量控制、运输包装设计及测试的相关知识;

8)掌握常用产品的包装技术及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理论;

9)熟悉包装印前、印刷和印后工艺和过程;

10)熟悉包装产品成本构成、分析与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

11)了解产品营销及物流基本知识;

12)了解智能包装、防伪包装等包装新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文字、表格、图像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具有鉴别常见包装材料、合理利用各类包装材料的能力;

5)具有进行包装结构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6)具有进行产品包装生产以及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

7)具有依据不同包装设计要求,制定合理包装生产工艺方案的能力;

8)具有包装质量管理控制能力;

9)具有包装质量检测、检测数据分析与质量故障排查的能力;

10)具有依据包装设计要求,合理选用包装工艺以及包装设备的能力;

11)具有根据包装检测对象合理选用运输包装检测标准的能力;

12)具有阅读英文专业技术资料,用英语进行商务和专业业务基本交流的能力;

13)具有包装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通识课

1.《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代码:11000657,48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

4)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体验式、展演式、信息化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境教学、课题研究、知识竞赛、模拟授课、参观考察等教学项目组织教学。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终结性考核占40%。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代码 :11000181,64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4)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互动式、体验式、展演式、信息化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境教学、课题研究、知识竞赛、模拟授课、参观考察等教学项目组织教学。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终结性考核占40%。

3.《形势与政策》(课程代码 :11000182-5、11000270,40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及其热点难点问题。

4)教学要求:以教学专题为单元,运用集中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课程考核通过平时成绩累加评定学生最终学习成绩。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代码: 11000658,32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深切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全面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自觉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和核心。

4)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互动式、体验式、展演式、信息化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境教学、课题研究、知识竞赛、模拟授课、参观考察等教学项目组织教学。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终结性考核占40%。

5.《劳动素质教育》(课程代码: 56000003,16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刻理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涵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情感,自觉践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了解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劳动法规,具备良好的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意识。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社会服务劳动、职业体验劳动、专业实践劳动、劳动安全、劳动法规等。

4)教学要求:以实地调研、事例讲述、劳动体验、知识链接等方式开展教学,运用课堂讨论、学生宣讲等方法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内涵入心入行。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评价。

6.《军事理论》(课程代码: 1100011836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军事技能,具有较强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忧患危机意识和国防服务意识,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具备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较高的综合国防素质,激发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等。

4)教学要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综合运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等教学方法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其中过程性考核占50%,终结性考核占50%。

7.《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代码: 21000003,38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就业知识和技巧,具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良好的就业能力,并能正确的分析和处理在成长及就业中面临问题。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素养、就业准备、求职策略、就业权益与法律保障、职业适应与发展等。

4)教学要求:按照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大模块内容分学期组织教学,课程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在下线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运用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其中过程性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占70%。

8.《创业基础》(课程代码: 21000001,32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提升创新意识、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能正确的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项目,编制创业计划,进行创业资源整合。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创业与人生、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及其识别与评价、创业风险及识别与管理、商业模式及其设计与创新、创业资源及其管理、创业计划、新企业的创办与管理等八个模块。

4)教学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方式,科学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紧扣创业新趋势和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采用立体化和精细化设计,案例分析与理论讲授相结合。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其中过程性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占70%。

9.《职业通用英语1-1》(课程代码1000004760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日常必要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和文化基本知识;在中职和高中阶段基础上,累计掌握2400个单词;具备一定的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等素养;理解中外文化共性和差异性,感受中国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用英语传播中国声音;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中的一般要求。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逛街购物、观光旅游、就医急救、志愿服务等社会日常生活主题和时间管理、智能汽车等职业相关主题的英语知识及技能训练。

4)教学要求: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专业群,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实施教学,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 %,终结性考核占40%。

10.《职业通用英语1-2》(课程代码1000004872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日常必要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和文化基本知识;在中职和高中阶段基础上,累计掌握2500个单词;具备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等素养;理解中外文化共性和差异性,感受中国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用英语传播中国声音;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中的较高要求。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求职、实习、职场礼仪、职业规划等职业相关主题的英语知识及技能训练。

4)教学要求: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专业群,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实施教学,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 %,终结性考核占40%。

11.《体育》(课程代码:10000015-7 102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专项技能,具备参与社会体育指导的能力,激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养成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3)课程内容:本课程于第一、第二、第三个学期完成,内容选自健体拳、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十一个模块。

4)教学要求:结合学生运动兴趣,指导学生进行选项并完成项目教学,健体与育人相结合。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过程性考核占比30%、终结性考核占比70%。

12.《高等数学3》(课程代码:1000003788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知识,理解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使用数学软件进行基本的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的微分学,一元函数的积分学和常微分方程等四个模块。

4)教学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专业群选取典型案例,采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实施教学,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50%,终结性考核占50%。

13.《职业提升英语》(课程代码:1000004932学时

1)课程性质:选择性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求职面试、商务电话礼仪等商务常识;理解招聘广告等3种实用文体;学会撰写求职信等5种商务文本;学会400个新单词,累计掌握3000个单词。着力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基本技能和涉外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跨文化交际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英文简历、英文求职信、面试英语、职场英文演讲、商务礼仪、企业文化等主题相关英语知识及技能训练。

4)教学要求: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专业群,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实施教学,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其中过程性考核占60%,终结性考核占40%。

14.《信息技术》(工科类)(课程代码:0400090148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使学生理解信息社会特征并遵循信息社会规范,了解信息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基础,掌握常用人工智能常用开发工具和应用技术,并能运用Python语言进行图像识别、语音处理、数据分析。

3)课程内容:本课程针对工科类专业群主要讲授信息检索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模块和信息安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为主要内容的拓展模块,以及Python语言的语法基础和案例代码学习模块。

4)教学要求: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基于工科类专业群,以项目为引领,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集中在计算机机房授课,实施过程化项目考核。

15.《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代码:5600000532学时

1)课程性质: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标准,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调适能力、面对问题的自助和求助能力,自觉优化心理品质,形成健全人格,实现与社会、环境的积极适应。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把握人生,适应生活;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学会学习,成就未来;情绪管理,从我做起;解构爱情,追求真爱;成功交往,快乐生活;优化人格,和谐一生;化解压力,接受挑战;调整心理,准备择业;跨越障碍,活出精彩。

4)教学要求:通过案例导读、知识链接、技能导入等方式,将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组织和实施教学。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30%)、撰写报告成绩(70%)。

(二)平台课

1.《包装印刷概论》(课程代码:07000601,32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群平台课,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包装印刷发展,印刷概况、数字印前工艺、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等整个印刷过程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对包装的正确认识,增强其专业认同感,为后续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3)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包装印刷基础、包装印前设计、包装技术、包装印刷、印后加工等基本概念,了解常见包装印刷材料、设计方法、常见工艺设备等基本内容。

4)教学要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及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理论与实训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论与实操技能,并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

2.《平面设计软件I-photoshop》(课程代码:07000602,72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群平台课,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数字图像处理能力、图文设计制作的能力,具有标准意识、创新思维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毕业后能从事图像处理、特效制作、图像合成等工作岗位。

3)课程内容:讲解图像处理基础操作的相关知识,完成图像抠图、图像调整、图层的运用、路径的运用、通道的运用、滤镜特效的使用、特效字的制作等实操与理论的训练。

4)教学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资源库、BB平台等信息化资源,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掌握PS软件的图像处理能力,结合企业实际案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平面设计软件II-Illustrator》(课程代码:07000603,64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群平台课,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Illustrator软件的常用工具与功能,使学生能利用AI软件进行海报设计与制作、DM折页设计与制作、书籍装帧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等工作,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印前设计与制作职业能力以及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3)课程内容:包括Illustrator软件常用工具及菜单功能、复制技巧、辅助线、基本图形工具、度量工具、对象定位技巧、对齐及分布对象、变换对象、图层面板、渐变设置、不规则图形绘制、对象特效制作以及相关项目设计能力训练。

4)教学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采用教做学一体的教学方法,并对学生作品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

4.《机械制图及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课程代码:07000604,48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群平台课,必修课,考查课。

2)教学目标:掌握标准的有关规定,具有查阅标准的能力;掌握投影方法、标准规定的各种表达方法、技术要求,具有手绘零件图的能力及读图能力;掌握装配图表达方法,具有阅读装配图的能力;具有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符合标准的机械图样的能力;掌握装配体、零件的测绘方法,具有根据实体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能力。

3)课程内容: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点、线、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轴测图、机件的基本表示法、常用机件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零件图的绘制、尺寸标注、粗糙度等技术要求的标注;零件及装配体测绘,图样的表达,技术要求,标准件的规格及规定标记,绘制装配图及零件图。

4)课程要求:教学进程和周学时安排按教学计划进程表进行,采用混合式教学,在多媒体智慧教室授课,讲练结合,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5.《色彩技术》(课程代码:07000605,48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群平台课,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印刷色彩的基础知识,能够利用相关工具及方法进行色彩测量及评价,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颜色如何形成及特点;颜色属性及表示方法;印刷品颜色分解与合成及印刷颜色的影响因素;辨识与调控印刷颜色;调配印刷专色的方法与技巧,测量与评价印刷品颜色的标准与方法。

4)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和教学做一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论与实训结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强化实操技能,并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

6.《印后加工技术》(课程代码:07000606,56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群平台课,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使学生具有装帧与印后加工技术相关专业知识,通用型装帧和印后加工设备的操作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学习能力,能胜任装帧与印后加工设备操作等岗位工作。

3)课程内容:包括覆膜机的工作原理、上光机的工作原理、烫金机的工作原理、切纸机的工作原理、模切压痕机的工作原理、糊盒机的工作原理、书刊装帧技术的知识,并能掌握关于覆膜、上光、烫金、切纸、模切、糊盒的工艺流程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印后加工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设备操作和生产能力训练。

4)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实训设备、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视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7.《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程代码:07000607,16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群平台课、选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六大能力:任务识别、检索策略、检索能力、信息使用能力、信息综合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检索信息、管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与效率,增强文献撰写能力,以利于其专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完成,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科研基础。

3)课程内容:包括文献概念、文献的存储与检索、数据库的结构与特点、检索方法与技术、检索步骤。介绍文摘型数据库、常用中英文全文型数据资源、引文检索、专利和标准等特种文献、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等核心内容。讲授论文分类和特点;论文的标准和论文主体结构;介绍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方法、技巧和投稿方法。

4)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学会利用学校馆藏工具书及电子资源。逐步培养与提高学生检索文献及获取信息的素养能力,使其较好掌握论文的选题及其撰写编辑。对示范论文及作业进行交互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及时发现不足,在实践练习中完成能力提升,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

8.《包装印刷智能技术》(课程代码:07000608,16学时

1)课程性质:平台课,选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智能包装材料特性、制造技术及其工艺流程,强化学生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包装认识,使学生掌握智能包装材料应用原理,具备设计常用智能包装结构的能力。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了数字智能包装原理、材料智能包装种类及应用、结构智能包装特性及设计方法、智能制造技术与工艺流程等相关内容。

4)教学要求:本课程理论内容采用机房实训教学形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案例、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9.《专业英语》(课程代码:07000609,16学时

1)课程性质:平台课,选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对包装选材、包装容器设计与制作、包装生产过程以及包装废弃物处理中的专业英语表达。

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包装介绍、包装选材、包装设计、包装生产、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和国外知名包装企业介绍等内容,以案例形式介绍专业英语在设计、生产和检测环节的表达方式和重点词汇。

4)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与实际专业英语应用领域的案例为切入点,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专业群,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和实施教学,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

(三)专业课

1.《绿色纸包装材料选用和检测技术》(课程代码:07000610,48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绿色纸包装材料选用、生产加工和性能检测的系统知识;具有对常用纸包装材料的鉴别和性能检测的能力,具有合理选用纸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职业素质。

3)课程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学习项目,分别是认识纸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用纸和纸板的性能检测、包装用纸和纸板材料与容器的选用、瓦楞纸板、瓦楞纸箱的性能检测及选用。强化“思政”元素分析、提炼、融合,挖掘出“传承创新、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劳动精神、绿色环保、诚信求是”六个主要思政元素内核。

4)教学要求:基于职教云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和绿色包装材料智能检测实训室;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任务导向、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平面设计软件Ⅲ-CorelDRAW》(课程代码:07000611,48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计算机矢量图形制作技术的基础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熟练使用CorelDRAW软件并进行多种类型平面设计的能力和创新创意能力。

3)课程内容:本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了名片设计与制作、VI设计与制作、彩页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4个学习情境。包括Coreldraw软件基本操作、绘制和编辑图形、绘制和编辑曲线、排列和组合对象、编辑文本、编辑位图、应用特殊效果制作以及相关项目设计能力训练。

4)教学要求:基于职教云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采用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任务导向、案例教学、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软包装和金属包装材料选用和检测技术》(课程代码:07000612,32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塑料、复合软包装以及金属包装材料和容器选用、生产加工和性能检测的系统知识;具有对常用塑料、复合软包装以及金属包装材料的鉴别和性能检测的能力,具有合理选用纸、塑料、复合软包装以及金属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职业素质。

3)课程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学习项目,分别是塑料和复合软包装材料与容器的性能检测及选用、金属包装材料与容器的选用及性能检测、整体包装材料与容器的选用及性能检测。强化“思政”元素分析、提炼、融合,挖掘出“传承创新、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劳动精神、绿色环保、诚信求是”六个主要思政元素内核。

4)教学要求:基于职教云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和绿色包装材料智能检测实训室;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任务导向、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包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代码:07000613,80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包装结构设计和计算绘图等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对包装结构设计、绘图及样品制作的技术技能,同时加强学生对包装结构创新能力和包装生产成本控制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今后从事包装设计、计算机绘图设计、包装生产加工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3)课程内容:本课程根据包装结构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日用品包装纸盒设计、食品包装纸盒设计、药品包装纸盒设计、酒盒包装设计、礼品精装盒包装设计以及纸箱设计等内容。

4)教学要求:基于职教云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包装结构设计实训室和盒型打样实训室,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任务导向、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5.《包装技术与设备》(课程代码:07000614,48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典型的包装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操作方法、生产设备、应用领域和需用材料,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安全生产的意识。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胶囊PTP包装技术、果汁无菌包装技术、牙膏包装技术、薯片包装技术,红酒、啤酒包装技术等内容。

4)教学要求:本课程依据产品包装新技术的工作流程重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学习情境,以项目导向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包装新技术知识,采取教学做一体方式组织实施,真正达到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包装教学资源库和职教云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产品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并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评价。

6.《包装装潢设计》(课程代码:07000615,64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包装设计基础知识;具有合理运用包装设计视觉传达要素,独立完成产品包装装潢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意的职业素质。

3)课程内容:本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了包装设计基础、食品药品包装设计、美妆个护产品包装设计、饮料酒水产品包装设计、产品系列化包装设计5个学习情境。

4)教学要求:基于职教云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采用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任务导向、案例教学、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7.《包装三维辅助设计》(课程代码:07000616,64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SolidWorks软件的基本特性、功能模块、菜单内容和基本操作基本概念,强化学生三维设计软件辅助设计包装产品的能力。使学生掌握SolidWorks软件二维草绘、软件基础建模工具、二维工程图转换三维实体、软件装配特征等能力,养成学生沟通与协调的职业素养。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论述SolidWorks软件的基本特性、功能模块、菜单内容和基本操作基本概念;SolidWorks软件二维草绘的基本概念及操作;SolidWorks软件基础建模工具的基本概念及相应包装容器的建模操作;学生掌握SolidWorks软件附加特征基本概念及操作。SolidWorks软件装配特征的基本概念及操作,SolidWorks软件工程图的基本概念及练习。

4)教学要求:本课程理论内容采用机房实训教学形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案例、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8.《包装印前工艺技术》(课程代码:07000617,64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掌握包装印前图文信息输入、处理、输出过程的基础知识;实践训练过程培养学生印前原稿输入与输出制作与处理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成本控制意识等职业素养。

3)课程内容:以印前处理和制作工作岗位所涉及的主要工作任务为主线,分为图像输入、处理、输出三个模块。讲授图像采集设备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制作动态条形码、图像复制基础理论、图像处理(定标、层次调整、颜色校正、清晰度强调)、陷印原理与即时陷印、版式设计原则与规则、拼版、数字加网知识与基本参数设置。

4)教学要求:依托国家级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采用职教云平台协助组织课堂教学;以具备家国情情怀底蕴的案例教学,以职业能力点映射教学任务,以赛促学;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9.《胶版印刷及故障排除》(课程代码:07000618,56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胶印操作单一故障或多种故障的能力,具有胶印故障分析问题与排除故障的能力及胶印机机长助手的操作能力,具备具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争创一流和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能胜任胶版印刷品跟单以及机长助手等岗位工作。

3)课程内容:包括印刷品制作过程、印刷品分色、胶印机结构、组成、品牌、功能、胶印操作水墨平衡原理、胶印操作以及胶印过程中出现的套印不准、印刷品上脏、印刷品背面蹭脏、印品皱褶、印刷品出现条杠、印刷机滚筒压力不当、印刷品布满麻点等十种单一故障或多种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的相关知识及单一故障或多种故障排除模拟实训。

4)教学要求:充分利用企业生产视频、虚拟仿真模拟软件、多媒体、海德堡实训设备、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印刷品实际生产与模拟软件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对印刷品各类故障进行分析和排除故障的能力,锻炼学生交流沟通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0.《运输包装与测试技术》(课程代码:07000619,56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瓦楞纸箱结构与尺寸设计、缓冲包装件设计、运输包装性能检测、物流运输包装设计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输包装设计能力,并掌握运输包装件完整的检测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标准意识和包装生产成本控制意识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普通货物包装(瓦楞纸箱尺寸设计、运输包装件性能检测)、易碎品包装(运输包装设计五步法)、快递包装、大型货物包装、产品运输包装综合设计等内容。

4)教学要求:本课程充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展开教学,利用多媒体、包装教学资源库和职教云等作为技术手段。对于本课程的评价,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11.《包装新材料与新工艺》(课程代码:07000620,32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课,选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生态包装、防伪包装、缓冲包装、纳米包装、无菌包装、蜂窝纸板包装等领域中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理论知识与测试方法,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包装领域中的最新发展概况,提高包装专业职业素养。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可食性包装种类、性能及应用;防伪包装原理与技术;缓冲包装材料及特性、缓冲包装设计及评价方法;纳米包装技术及应用;无菌包装技术及工艺;蜂窝纸板缓冲特性、蜂窝纸板生产工艺及加工方法等内容。

4)教学要求:本课程理论内容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形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案例、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防伪包装设计》(课程代码:07000621,32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课,选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产品特性,完成防伪包装图形设计到印前制作的全过程项目实践,使学生具有对防伪包装设计的能力,能进行包装防伪设计创意构思与制作。

3)课程内容:防伪包装设计着重于香烟包装防伪设计与制作能力、药品防伪包装设计与制作能力、证劵防伪设计与制作能力、包装安全底纹防伪设计与制作等实训项目。

4)教学要求:理论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实践内容采用现场演示教学形式。主要采用项目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汇报、实际案例分析、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评价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13.《文创产品包装设计》(课程代码:07000622,32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课,选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将这些文化内容运用到文创产品的包装设计中,达到保护文创产品、宣传文化的作用,并能够与新时代人们的消费心里需求相吻合。

3)课程内容:选取中国建筑、中国民间工艺和中国地域文化的典型文创产品作为案例,按照文化背景解读、文化元素提取与演变、包装设计创新以及方案制作与实施开展教学。

4)教学要求:理论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实践内容采用专业软件实操、动手制作、现场演示等教学形式。主要采用项目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汇报、实际案例分析、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评价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14.《特种包装印刷技术》(课程代码:07000623,32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课,选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包装中特种印刷的种类及发展情况,并掌握一些特印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特种印刷技术在包装装潢方面的应用,并通过参观学习、实验等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进行特种印刷工艺技术介绍;包装装潢印刷;特殊材料印刷;特殊用途的印刷;特殊效果的印刷;丝网印刷;柔性版印刷等内容的学习和实训。

4)教学要求:教学组织以印刷技术类型与特点为导向,以工艺方式为驱动,以印刷工艺过程为导向,以工艺方式为驱动,总共安排7个教学模块;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方式,过程考核通过不同项目和实训表现进行考核。

15.《包装企业管理与标准化》(课程代码:07000624,32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课,选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包装成本核算、标准化与质量检验工作所涉及的知识、技术、标准及法规,着重培养学生对包装标准化、品质控制、质量检测和技术管理等涉及到的技能,同时加强学生质量意识及提高包装专业职业素养。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包装标准化与质量检验工作所涉及的知识、技术、标准及法规等内容;包装成本管理及核算方法,分别以挂历、海报、纸箱、纸盒、画册等示例介绍成本核算方法及质量管控标准等内容。

4)教学要求:本课程理论内容采用机房实训教学形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案例、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6.《品牌策划与传播》(课程代码:07000625,32学时

1)课程性质:专业课,选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品牌形象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各种品牌形象系统能力和技能;加强学生对品牌传播的技巧;以及培养学生跟踪诊断品牌形象设计的能力。

3)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商业品牌标志设计的过程;商业品牌设计的过程以及设计方法;使用软件设计制作并传播品牌电子稿件等。

4)教学要求: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以行动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单一向综合,由简单到复杂,完成从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换;教学环境采用带有专业软件的机房;教学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四)卓越课高阶课课程组

卓越课程模块主要由高阶课程组模块和“岗、证、赛、研”模块组成,其中高阶课程组模块课程为必修课程,“岗、证、赛、研”模块为四种不同的学习方向,学生可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其中1个或以上模块进行学习。

高阶课程组

1.《食品包装与安全》(课程代码:07000626,32学时

1)课程性质:卓越课、必修课,考试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基本原理和包装原理;培养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食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包装方案对食品进行包装防护的能力;培养学生食品包装安全、环保意识,培养学生遵守食品包装法规、国家标准、严谨、求实等良好职业素质。

3)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食品包装概述、食品品质与包装原理、专用食品包装技术、食品包装安全、食品包装实例、食品包装标准与法规、食品包装设计七个项目。

4)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上,积极融入行业新工艺、新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案例教学引入、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细化考核项目内容,实现多元化和动态化考核。

2.《包装设计师综合实训》(课程代码:07000627,56学时

1)课程性质:卓越课,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在完成全部专业课程学习后,以培养学生劳动能力、职业素养、综合专业技能为目标,使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熟练运用包装材料选用及检测知识、包装结构设计知识、包装视觉传达设计知识、运输包装设计与实验等知识,完成给定商品的整体包装方案设计,并具有独立输出、打样和成品制作的能力。

3)课程内容:本课程根据岗位工作要求,由行业企业专家与教学团队,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包装设计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确定4个教学项目,18个教学任务。

4)教学要求:学生完成4个教学项目的学习,注重过程性学习评价,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设定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质目标,最终依据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给予不同的评价分值。

卓越课大赛模块(三选一):

1)企业冠名包装设计大赛(课程代码:07000629,56学时

①课程性质:卓越课,选修课,考查课。

②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从企业冠名大赛为实践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大赛主题,完成包装定位与分析,理解包装创意设计思维模式,包装设计的主要流程步骤,包装设计样品制作的步骤及实训,大赛作品修订及成品展示。

③课程内容:从商品包装市场定位与方案撰写,商品包装创意设计风格分析,商品包装设计及样品制作,商品包装设计表达等几个方面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④教学要求:课程以学习情境为主,以项目导向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包装设计知识,采取教学做一体方式组织实施,真正达到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2)平面设计大赛(课程代码:07000631,56学时

①课程性质:卓越课,选修课,考查课。

②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参加各类平面设计大赛。

③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参加海报创意设计、包装制品设计、其他平面设计制作等。

④教学要求:采用项目式教学,突出实践训练,参加大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

3)印刷技能大赛(课程代码:07000632,56学时

①课程性质:卓越课,选修课,考查课。

②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胶版印刷和数码印刷等设备操作能力,参加各类印刷技能大赛。

③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调墨、胶版印刷、胶版印刷故障及排除、数码印刷机操作、印刷模拟软件操作等。

④教学要求:采用项目式教学,突出实践训练,参加大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

卓越班企业实践课模块(课程代码:07000632,56学时

1)课程性质:卓越课,选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岗位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

3)课程内容:根据入职的企业开展包括企业入职培训、企业文化介绍、岗位技能训练、安全生产培训等各方面内容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4)教学要求:企业与学校、学生个人签订培养协议,指定培养计划,校企双方共同指派管理和培训教师,学生须完成的完整企业实践教学要求,校企双方共同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

“1+X证书”模块(课程代码:07000634 ,56学时

1)课程性质:卓越课,选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通过包装创意设计、包装工艺设计和运输包装设计的学习,学生能够取得包装及相关内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课程内容:包含包装创意设计、包装工艺设计和运输包装设计三部分内容,以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初级和中级为标准开展教学。

4)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专业软件、职业教育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任务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并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

包装科研与创新(三选一)模块(课程代码:07000635,56学时

1)绿色包装材料研究与实践

①课程性质:卓越课,选修课,考查课。

②课程目标:通过参与教师在绿色包装材料科研方面的研究,学生对材料的认知、研发和测试能力进一步提高。

③课程内容:包含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研发、纳米新型包装材料的研发以及其他功能性包装材料的研发与测试。

④教学要求:学生选定参与科研创新的方向,相关教师为学生制定研究方向,共同确定研究方案,制定实施方案,保证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考核形式为论文和专利等形式。

2)包装结构与运输包装研究与实践

①课程性质:卓越课,选修课,考查课。

②课程目标:通过参与教师在包装结构创新设计、运输包装测试以及运输包装方案设计等科研方面的研究,学生对包装结构设计、成本计算以及包装测试等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

③课程内容:包含包装容器结构的创新设计、运输包装件优化设计、运输包装测试分析等内容。

④教学要求:学生选定参与科研创新的方向,相关教师为学生制定研究方向,共同确定研究方案,制定实施方案,保证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考核形式为论文和专利等形式。

3)包装工艺与装备研究与实践

①课程性质:卓越课,选修课,考查课。

②课程目标:通过参与教师在包装自动化工艺设计和包装智能化设备研发等科研方面的研究,学生对包装工艺设计、自动化包装装备设计与研发等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

③课程内容:包含包装自动化工艺设计、包装设备设计与制造等内容。

④教学要求:生选定参与科研创新的方向,相关教师为学生制定研究方向,共同确定研究方案,制定实施方案,保证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考核形式为论文和专利等形式。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1.《认识实习》(课程代码:07000411,16学时

1)课程性质:集中实践,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对包装工程技术专业和对典型包装印刷企业各个岗位的认知,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勤劳刻苦的优秀品质和敬业奉献的良好作风,巩固和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3)课程内容:主要完成典型2家及以上典型包装企业的参观,听取企业相关专业讲座,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岗位要求、包装产品主要工艺等相关内容,撰写实习报告。通过查阅相关网络资源、文献资源以及实地考察等形式,针对包装行业某一领域,深入了解其发展趋势,培养个人在实际中研究、观察、分析的能力。

4)教学要求:利用长期合作的包装企业为学生提供2家及以上认识实习的基地,并安排2场以上的企业讲座;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网站、文献网站等多种形式的专业资源,并撰写调研报告。

2.《顶岗实习》(课程代码:07000412,600学时

1)课程性质:集中实践,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将理论学习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为后续技能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包装设计、包装印前制作与输出、包装印刷、包装质量检测等相关岗位的轮岗实习,或经学校和企业认可某一项包装工作岗位的连续培训与学习。

4)教学要求:学校联系长期合作的企业,学校、企业和学生本人共同认可的情况下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顶岗实习,企业按要求安排好学生实习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教师监督并考核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

3.毕业综合能力评价(课程代码:07000415,32学时

1)课程性质:集中实践,必修课,考查课。

2)课程目标: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3)课程内容:毕业环节主要包括毕业实习、专业能力自评、能力展示和毕业教育。毕业实习可在校外合作企业开展完成,专业能力自评和毕业教育环节需要在校内完成,能力展示可根据毕业实习内容和自身情况,可以选择现企业现场能力展示、岗位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自评展示、校内专业技能和毕业设计现场展示等其中一种形式。

4)教学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毕业实习过程,完成整体毕业环节工作,内容包括:专业能力自评报告60%、能力展示评价40%,能力展示可选择企业现场能力展示、岗位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自评展示、校内专业技能和毕业设计现场展示等其中一种形式。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计划进程表































































 





 

 











(二)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三)教学环节分配表










 八、实施保障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保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强大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本专业的教师数量15人,教师结构要符合系列标准1:20标准,高级职称比例占60%、研究生学位教师比约为86.7%、双师比93.3%、兼职教师任专业课占专业课总课时比大于20%。

专业学历与职称统计


2.专任教师聘用要求

1)专业带头人,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师德高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高级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以及丰富的岗位工作经验和国际化视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强、教科研水平较高,能带领专业教师团队进行改革创新、在区域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同时具备专业教学能力与专业岗位能力

2)专业骨干教师,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师德高尚,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中级以上职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有一定科研能力、累计有3年及以上国际化企业或岗位工作经历,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能起带头作用,并为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3)一般专业教师,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师德高尚,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科研能力,有教学改革创新意识、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较强。

3.兼职教师聘用要求

兼职教师来自行业企业,遵纪守法,道德高尚,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热爱职业教育,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服从学校的管理规定,能够很好承担教学工作。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

教室配备智能终端教学设备,教学活动区域实现无线网络覆盖,推行运用手机终端、APP开展教学活动,满足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需要。

2.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1)包装制品成型实训室

包装结构打样实训室包括纸盒打样机2台、计算机及专业软件80台(套),纸盒手工切割与制作台,保证上课学生5-6人/台(套)。

2)绿色包装材料性能检测实训室

该实训室:包括纸、塑料、金属和复合材料性能检测的仪器与设备,保证上课学生5-6人/台(套)。

3)包装技术实训室

该实训室包括:透氧测试仪、透湿测试仪、热封试验机、真空包装机、热收缩试验机、颗粒包装机、气调包装机等实训设备。

4)包装印刷、印后实训室

该实训室包括:海德堡四色胶印机、黑白、彩色数码印刷机、烫金机、自动糊盒、机、自动模切机等实训设备。

5)运输包装检测实训室

该实训室包括:万能拉力试验机、纸箱抗压试验机、跌落试验机、缓冲材料动态试验机和恒温恒湿箱等实训设备。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包含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XX中荣印刷科技有限公司、XX艺虹印刷发展有限公司、XX海顺印业包装有限公司、XX宜药印务有限公司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开展包装生产加工、包装生产工艺设计、包装质量检测、包装设计等实训活动,实训设备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明确,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

严把意识形态关,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教材的选用与征订。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优先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开发和选用适用的活页式、工单式等新型产教融合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

根据专业需要,列出一定数量的专业主干课程所涉及到的参考书目,尤其是国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围绕专业,订阅有影响力的专业期刊、杂志(如:《包装工程》、《数码印刷》、《中国包装工业》等),为专业教师及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提供有价值的、前瞻性的参考读物。

3.数字资源配备

加快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建好用好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学生、教师、企业搭建互通的桥梁,共享的平台,从而推动校企合作、帮助教师备课、促进学生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的社会影响和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目前注册用户30851人,21481个素材,题库11120道,建设了1个包装体验馆、1个特色资源库、1个电子图书馆和1个特色文献库,并且每年以15%的更新率更新资源库资源,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要。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利用智慧职教、职教云、BB平台等信息化手段,采用多种组织形式(如班级授课、企业实践、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室等)等新型教学模式等。

1)教学做一体: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打散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以实际项目由易到难为模块开展教学。以项目为教学时可通过“提供任务-提供资料-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尝试做-总结提升-再做”“教-学-做”循环的形式进行。

2案例教学法:精选企业典型案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梳理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判断。

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本专业实操课最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训场所在规划、建设时均按照企业实际经营模式设计建设,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在根据企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设定教学内容。再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近乎真实的环境下切实的工作任务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了企业工作的实际状态,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在各职业技能课程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适应今后工作环境的能力

4)项目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信息化手段应用

本专业借助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契机,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与手段,提高教学效度与质量。并在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构建网络课程,应用于教学实践,打破时间与间的界限,为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其建设内容主要有交互性平台建设、监控性功能建设、考核评价系统建设等内容。 利用智慧教室、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保障多元化生源学习质量。借助包装技术与设计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平台,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虚实结合教学法,重构课堂教学生态,帮助学习者顺利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让学习者体会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教育。

3.教学组织形式

“订单培养”模式

本专业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可采取订单培养模式。在完成本专业的基本课程后,根据企业需求,设置相应课程,毕业后直接去该企业任职。

(五)学习评价

1.按照考核类型

1)考查课:过程性考核占60%,终结性考核占40%。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课程参与程度(20%)、创新能力(10%)、团队精神(10%)、综合能力(20%),对学生平时听课状态、完成实训、作业、课堂讨论参与度、平时测验、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进行综合评价。终结性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知识综合理解能力、实践技能熟练程度等进行综合考核,同时注重学生的增值评价考核。

2)考试课:过程性考核占50%,终结性考核占50%。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课程参与程度(20%)、团队与创新精神(10%)、技能操作(20%),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讨论参与度、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终结性考核主要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综合分析能力等进行评价,同时注重学生的增值评价考核。

2.对专业课程类别进行分类

1)核心课

核心课的考核评价参照上述考试课。

2)企业课程

按照企业标准,进行校企共考,具体评价方式为:学生总评成绩包括课堂评估、理论评估和实践评估,其中课堂评估占20%、理论评估占30%,实践评估占50% ,总评成绩为五级制。

3.毕业考试(考核)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的计分方法按五级制。

1)学生必须完成实习规定的任务,提交顶岗实习材料和毕业实践记录册后,方可参加实习成绩评定;

2)第二时段学生毕业环节专业能力评价包括:专业能力自评报告评价(60%)+专业能力展示评价(40%)

专业能力自评报告评价考核内容:专业实习报告(顶岗实习或毕业专业设计内容、课程联系岗位、日常工作表现、职业态度、团队合作、问题建议、收获成长等)、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分析、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准备等)、专业能力自我评价(自身专业能力方面的经历和成长)和学习反思与建议(自我评价、课程评价等)。专业能力展示评价包括毕业设计现场展示、岗位职业能力展示、专业能力自评展示等形式。

(六)质量管理

1.成立组织机构

为保证专业高质量发展,成立由1名专业负责人、3名校内专业骨干和3名校外行业或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的规划、指导、咨询、监控等工作。

2.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严格执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和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专业从发展规划、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等方面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定期进行《在校生教学质量跟踪评价》第三方评价,进行教学信息采集及分析,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定期与行业专家进行交流,为专业发展把脉,及时调整。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教学巡视、交叉听课、期中教学检查等主要工作,将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常规检查覆盖全过程、全师生、全课堂,专项检查按期初—期中—期末关键节进行,建立教学评估督导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

专业严格贯彻落实学校、学院各项制度和质量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课堂、考试、实习实训、毕业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把好专业教学环节每一道质量管理关,形成专业层面分析、评价、总结反馈制度,营造专业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完本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与教学活动,修满158学分,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要求,考核合格,方可毕业。




版权所有:天津职业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