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正文

心理防护∣如何看待拖延这件事?

作者:时间:2020-04-16点击数:

 

近几年,拖延症成为人人常常谈论的话题,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拖延想法及拖延行为。拖着不锻炼,拖着不学习、拖着不选择……拖延的表现千千万万。

 

 

什么是拖延

百度百科上说,拖延是指在开始或完成一项外显或内隐的活动时实施有目的的推迟。拖延使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无法完成,或者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才刚刚启动。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其实,拖延是古往今来困扰人类的大难题之一。胡适的日记,可能有很多同学都看过,也是拖延的写照。

 

 

拖延的不同类型: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两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博克和莱诺拉·袁,花了30多年时间对全世界的拖延者进行跟踪研究,写成了一本《拖延心理学》的书。作者根据拖延者的心理特征,总结出最常见的三类拖延症:

第一种:完美主义型

完美主义型拖延症的人,对自己要求很高,觉得做一件事情一定要一口气做到最好,如果没办法做到,那还不如不做。所以,为了做到完美,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做准备。但这是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者就像是眼高手低的空想家,他们一遍遍地幻想自己要把事做得惊艳无比,但是他们缺乏执行力,迟迟迈不出开始的第一步。

 

 

第二种:消极抵抗型

拖延者都是在用拖延这种消极的方式表达对对方的反抗。这是一种弱势者的宣言,常出现于孩子对父母或老师、下属对上司,通过拖延找回心理平衡。消极抵抗型拖延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弱势个人也有权力感。但事实上,拖延者并不能通过拖延达到摆脱控制的地步,而常常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第三种:即时满足型

这个大概是最常见的拖延心理了。人生得意须尽欢,只要还有一点时间,就继续拖延,缺少监管和控制机制。人们往往更愿意去做那些能够立刻尝到甜头的事;如果眼前尝不到甜头,那么人们就会在心里给它的价值打个折扣,哪怕它对未来更重要,也会拖拖再说。

 

认识拖延原因,有效应对拖延:

对于完美主义型拖延,人们往往出于对失败的恐惧,所以选择用拖延的方式来给自己台阶下。害怕失败导致的拖延症,就去认识失败,改变对失败的看法,通过行动不断试错。失败犯错都是很珍贵的过程,能帮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谁也没有必要一下子就擅长做某件事,我们也不需要一下子就做的特别完美。对我们来说,从做不擅长的事中收获经验反而更有意义。

对于消极抵抗型拖延,更多是因为恐惧被控制而拖延。一旦遇到任务,时间、精力由不得自己来支配,这种隐秘的不受控感,让人体会到被控制过度的恐慌。出于抗拒和个人权力表态产生的拖延症,要去认识到也许我们只是在和自己别扭,该做的事情最终还是得做,精力消耗和心地的斗争都是无谓的、无意义的。

对于即时满足型拖延,可能与人类大脑进化而成的本能有关,我们的大脑生来更倾向于即时的快感,不愿意相信未来画的大饼。在情感脑理性脑的斗争中,如果情感脑占主动,我们就倾向于即时满足,在作业面前先赖床、先看剧。因此做选择前可以让自己冷静一下,拖过了情感脑的决策期(大概就几秒),让理性脑占主导,做好时间管理,开始采取行动。

 

 

总而言之,科学认识拖延是很重要的,同学们可以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拖延行为,制定明确的目标,开始行动起来吧!

 

版权所有:天津职业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